天之道

 

天之道,其實很簡單,就是人人都有機會生存及生活的公平原則,僅此而已,這亦是中國上古時代「天」的觀念。現世仍然有貧窮問題,而且貧富懸殊情況不斷惡化,可以說是這天之道的公平原則喪失,而且迷失了。

16章說『復命曰常』,生命周而復始可說是恆常之理,只有人人安居樂業時,人類才可以生命周而復始,世代相傳。人人安居樂業,就是社會和諧的體現,所以55章說『知和曰常』,明白到和諧本質這一回事,可說是已經明白恆常之理了。

知常容,容乃公

16章說『知常容,容乃公』,認識到這恆常之理,便能夠自然地容納萬物。能夠容納萬物,便能夠顧及公眾。

低下階層工資低的理,是『有為』帝制貴賤思想所遺留下來的殘餘物,一般人仍然有下賤工作工資低是理所當然的思想。低下階層必須要付出更多辛勞,才可以勉強應付生活,有些甚至形同勞役一樣。現今社會因而形成以金錢衡量的標準,以賺錢多少來定能力,以財富多少來定貴賤。

人有能力差異,多勞多得及多能多得是合理的,但不應建築在別人少得而不敷生活所需之上,低收入人士甚至是失去謀生機會的人也需要維持基本生活。基本生活,標準各個社會不同,不同社會或有差異,但以各社會自行滿足而定,各地差異日後可因見識同化而可以自主調整。這基本生活標準其實亦很簡單,『無狹其所居,無厭其所生』,有合理居住空間,工作不用勉強,便就是了,生活方式不是被迫,人人可以活得有尊嚴。

權力社會責任調節社會差距,『大小多少』,還原低收入人士應有所得並非均富思想,因為以勞力賺取所需生活開支,並非施捨。其實在全民皆就業時,應付生活所需的最低工資,是會自然達到一平衡點。均富思想是社會不公的心理產物,是另一種民怨。社會不公,出現貧窮失業,由福利來補貼,福利是不用勞力而得,有工作能力而不工作,所得的一樣是不勞而獲。社會福利以一不公來取代另一不公,便會出現心理反彈,繳稅的人會有些不甘心,尤其是所謂夾心階層,收入並不充裕,需要繳稅但又享受不到福利,多能少得,怨聲最多。所以老子說『唯施是畏』,最怕便是有不勞而獲的途徑。單以稅收多寡來調節社會,是困難重重,所以最公道還是自食其力及有機會自食其力。

公乃全,全乃天

16章說『公乃全,全乃天』,能夠顧及公眾,便能夠全面地照顧社會。能夠全面地照顧社會,就是天命。

《道德經》定義社會和諧的底線,是『執大象,下下往,往而不害,平安泰』,扭轉社會不公,要走到最低下階層,以最低下層都能自食其力生活安穩來作準,非以經濟平均數字來衡量。扭轉社會不公,回復社會公平,必須要全民都能夠在生活上得到照顧,平等看待,這所以老子說公乃全。否則,『勇於敢則殺,勇於不敢則活』。受窮困壓迫得久的人,其中有人會默默忍受,有人必會走出來反抗,『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懼之』。反抗的人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道外,用盡一切手段,目標只在於扭轉這不公的社會。『反者,道之動』。這是必然之理。就算是富裕社會,同樣會出現反社會意識,以及生活壓力所帶來的精神病,同樣會對社會構成危害,不利於社會的長遠發展。現今社會面對不公,都希望有所改變,卻不知從『公乃全』的道理入手,只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,使社會不公不斷持續惡化。

人類社會自出現帝制以後,社會不公便一直存在至今,在古代人民在受政權壓迫,在現代人民受財權壓迫,都是社會極化所致。很多人都從人性入手去探討化解的方法,但老子早已看清楚,說『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』,說世上就有這四事,是複雜得難以完全明白理解,說人性是複雜的,難以要求人類每一個人都能夠自發地和平共存,因為自農業革命出現後,有了財富觀念,『道』已經失去,只有『失道而後德』,只能夠權力人為地扭轉社會極化發展。老子看透權力可以令人腐化,但仍然認同權力之必要,『有之以為利,無之以為用』,權力運用在於造福社會,扭轉社會極化趨勢與營造營生環境同樣重要。

現世民主潮流只走了一半,只消除了帝制政權的獨攬,的確除去階級特權建立民主政權,卻坐視財權坐大形成新特權於不顧,有必要重新認識權力社會責任,認識和諧之理,化解任何社會極化現象。同時也有必要認識『容乃公,公乃全』的道理,社會上所有人的生活都能夠得到照顧,社會才會和諧。社會和諧,社會發展才會長久。全民皆有所養,才是真正的民主。

『全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沒身不殆,全民得到照顧,就要權力注意『天之道,損有餘以補不足』,而『天之道』亦就是自然之『道』,能夠回復自然之『道』,便可以長久,就算個人身死,世世代代可以長存下去。『復命曰常』,人類能夠周而復始世代相傳下去的常理,是要和平共存,要是和平共存,便要全人類都應該得到照顧,世界和平共存亦就是普世和諧。

不知常,妄作凶

16章說『不知常,妄作凶』,不認識這恆常之理,便會胡作非為傷天害命。

周代行封建,分封諸侯,建築於禮制之上。所謂禮制,只是階級制度,分層擁權而已,再沒有其他內涵。而人民只視為統治階層的財產及生財工具。春秋末,封建禮制導致諸侯不和,與現今富家家族爭產如出一轍,戰事無日無之。最低下層的人民已飽受階級歧視,遭受剝削,再受戰火摧殘,民不聊生,苦不堪言。老子說『夫禮者,忠信之薄,而亂之首;前識者,道之華而愚之始』,帝制本來已是不公平,當時社會之亂,禮制更是禍首,孔子竟然鼓吹強化禮制,還積極在民間推動,要求人民誠心臣服權貴。當時反對不平等的思想早已存在,並以『不言之教』形式一直在民間流傳,老子本來也行『不言之教』,唯獨是見孔子反其道而行,情況嚴重,最後只有寫《道德經》直斥其非,說明鼓吹禮制只有令社會更加不公,有損人類的『命』,是『不知常,妄作凶』,危害人間。

現代普世所出現的金融危機、經濟危機、環保危機以至戰爭危機,都可以說是『不知常,妄作凶』,雖然不公平的帝制已經不存在,人人可得自由,但長期在帝制的統治下,『復命曰常』的觀念已蕩然無存,只重自由便失卻大我。

事實上近世的『不知常,妄作凶』,是由工業革命展開機動力取代人力的新時代開始,現階段只是發展到了極化。莊子說『有機械者必有機事,有機事者必有機心』,當機械取代人力,成為趨勢時,必定有人謀生的機會受到影響,所以莊子再補充說『道之所不載也』。這便是工業革命後,所出現最大的問題,兩百多年過去,人的工作不斷調整,出現中產及多重經貿中間行業新工種,但至今仍然不能完滿解決。然而,莊子抱的態度是消極的。

老子了解到人類智慧是會不斷增長,希望人類要不斷向前看,人類智慧帶動社會出現革命性轉變時,社會已難以逆轉。當農業革命出現後,人類生活方式大大改變,有人步伐稍慢,只能靠高智慧者維持眾人的生存權,這便是『失道而後德』的重點所在。工業革命及科技革命的確帶來社會進步,只是忘卻了『復命曰常』而已,若然明白知常容,容乃公的道理,便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,『鎮之以無名之樸』,領悟新知,便有機會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。

人類在過往科技知識不發達的日子中,只要天氣不太壞,經濟都有保障,就算有特大天災影響,一兩年後經濟便會回復正常,只要人禍不太嚴重,是不愁沒有明天,完全沒有前景不明朗的概念。為何現今科學昌明,有所謂智力時代,一切崇尚智慧,卻反而老是這樣悲觀,老是不知前景如何,不知如何有明天呢?這是一個莫大的諷刺。天災是人力難以挽救,那無話可說,現今的所謂經濟不明朗都是人為,人為的事就只有人來自行解決,亦必須由人自己來解決。世界和平是人類活動的因,而不是人類活動的果。

遵道而貴德

《道德經》所講的道德,『道』是指平等自由的生存權,『德』是指權力社會責任,與現時的道德觀念有別。為免混淆,現時的道德觀念只著重行為規範,稱為規範道德,而《道德經》說的道德著重人類生存,可稱為自然道德。

自然道德因為帝制的出現而失傳。西方兩百多年前反思帝制,追求民主自由,建立共和政體,還政於民,兩百多年雖然過去,但帝制的後遺症仍然存在。長期在帝制生活下,迷失了權力社會責任的概念。

歷史的進程,只說明人類知識的不斷擴展。知識是經驗的累積,古代知識雖然較現代不發達,但古代人的智慧及思考能力並不比現代人弱,以為古代人智慧低是一個很大的誤解。古代人面對不公平社會,同樣有追求自由平等的渴求,時空及生活條件更有利於探索帝制出現前的公平社會模式。老子追求『象帝之先』,就是追求社會回復黃帝稱帝前的『道』『德』,尊重自由平等的人權,以權力社會責任為貴。

人類知識的擴展,使人類社會出現兩次特大轉折,即農業革命及工業革命。兩次革命同樣帶來利,也帶來害。利是造福人群,之所以為害,就是忘卻了『道』『德』,老子說『執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,能知古始,是謂道紀』,就是希望當時社會重新尊重人權及權力社會責任。現今世界的大迷失,同樣也是失去古代人權及權力社會責任觀念所致。

人類社會發展,由狩獵時代,進入農業時代,繼而工業時代,及至現時的科技時代,生活方式不斷改變,但人類生存世代相傳的『命』,是不應改變,古代人權及權力社會責任觀念,就是要保存這人類生存世代相傳的『命』。人與人之間,知識及工作能力可有不同,但人最基本以工作謀生的生存權,不應受到影響。基本工作量,賺取的回報足夠應付基本生活開支,亦是亞當斯密《原富論》的原來精神。自食其力是人人應有的權利,也是人人應有的責任。全民就業是經濟的因,而不是經濟的果。要達致全民就業就要重新認識『遵道而貴德的道理了。自然道德得到重視,社會回復和諧,人人尊重社會,亦會彼此尊重,規範道德亦自然會得到成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