雌性領袖本色

 

大自然看待和照顧萬物的態度,與萬物的母性相似,可以歸納為雌性領袖本色。雌性領袖本色是營造良好環境,知人善任,讓人人都可以發揮本身所長,讓人人都可以獨立自主工作,讓人人都自覺有一份自我責任,也有一份群體責任。

 《道德經》多處凸顯雌性的重要。

『谷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』〔道6

『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』〔道28

『我獨異於人,而貴食母』〔道20

『天門開闔,能為雌乎』〔道10

莫知其極,可以有國,有國之母,可以長久』〔道59

『大國者下流,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,牝常以靜勝牡』〔道61

『天下有始,以為天下母。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,既知其子,復守其母,沒身不殆』〔道52

 

一)大自然母性

『谷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』〔道6 大自然養育萬物的精神,是永遠不會磨滅,可以比之如一頭不可思議的母牛。這頭不可思議的母牛,牠的生育之門,可以比之如天地的根源。
『道生之,德蓄之,物形之,勢成之』〔道51 自然之道促進萬物生長,大自然之德養育萬物。萬物之能夠自我成長成形,都是得力於良好環境之助。

大自然中,萬物母親撫養子女成長,除了餵哺之外,更在子女發育時期,以身作則,教導子女一切謀生自立的生活技巧,讓子女在成長後可以自立,可以獨自謀生,或可以參與集體謀生活動。萬物成長自立,獨自謀生,是大自然的規律。

而萬物這種照顧子女的母性,與大自然照顧萬物生長的情形相近,大自然營造良好環境,可讓萬物能夠自立謀生,可以用擬人法比擬為大自然的母性。

 

二)領袖的責任

『故道生之,德蓄之,長之育之,亭之毒之,養之覆之,生而弗有,為而弗恃,長而弗宰,是謂玄德。』〔道51 所以人的生存,一樣也是自然之道促進,得大自然之德養育成人。一切是大自然使人成長,是大自然在養育人,是大自然使人長大,是大自然使人成熟,是大自然養活人,是大自然使人生育後代。大自然促進人的生長,大自然是不會把人佔有。大自然促進一個良好生活環境,大自然是不會自恃。身為領袖,要效法大自然一樣,帶領人民生活,而不是宰割人民勞動成果,不是只懂計算利益收成。這便是身為領袖不可思議之德了。
『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』〔道28 發現有強悍的雄性跡象出現,便應該要固守包容人民的雌性本質,這樣才可以作為人民的谿谷。
『天門開闔,能為雌乎』〔道10 打開領悟自然之道之門時,是否能保持一種母性態度呢?
『我獨異於人,而貴食母』〔道20 我就是不一樣,我只會珍惜思考,吸收自然養份。
『聖人常無心,以百姓心為心。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,德善』〔道49 聖人經常不會以自己之心為心,而是以關注百姓的心為心。善於以自然之道做事的人,我會善待他們。不善於以自然之道做事的人,我同樣也會善待他們。這便是以德善待人。
『聖人在天下,歙歙為天下渾其心。百姓皆注其耳目,聖人皆孩之』〔道49 聖人在天下間,無時無刻都會關心天下間所發生的事。所有人都會留意聖人的一舉一動,聖人亦會像提攜小孩自立成長一樣提攜百姓。

《道德經》所說的『道法自然』,便是指人類應該效法大自然,把這種大自然照顧萬物的雌性態度,用於人類社會,有能力的人就以這種態度假照顧其他人,這亦是人類為著人類自我長存的天職和責任。

中國上古時代真正『德』的意思,一言以蔽之,就是有能力的人關顧能力稍遜的人。『德』可以是人際關係,最重要還是一個社會關係。社會最初出現分工,『物或行或隨』〔29有人領導有人追隨,領袖與人民雖然在不同社會位置,但社會地位是平等的,領袖之為領袖,就要具備這一種雌性態度,有其照顧人民的責任,營造一個讓人民可以自食其力的環境。古代所說的『聖人』,就是指這一種具備雌性領袖本色的領袖,並非指行為完美的模範。

中國上古時代『德』的概念,是帝制出現前的領袖本色。在中國,那個時代正是漫長的「神農氏時代」據考證,那亦是「母系社會」時代,所以這『德』之領袖本色,與母性或雌性關係密切。

農業革命出現之後,人與土地建立了關係,先民亦因為務農關係而與土地結緣及定居,建立了勞動力生產的生活模式,亦有了積蓄及資產概念。勞動力主導生產,開始出現農業社會男女分工,男性的社會地位逐漸抬頭。同時,在案漫長的「神農氏時代」歲月裡,有能力的人作為社會領袖,逐漸形成支配社會的權力,人民對領袖的認同和追隨,最後觸發了帝制的出現,自此社會領袖變成「人民的主人」,把人民與土地據為己有,騎在人民頭上,繼而出現階級,社會亦不再平等。軒轅黃帝為中國劃出一個劃時代轉變,促成帝制的出現,這劃時代正是中國母系社會轉入父系社會的轉捩點。

從自然界中萬物雌雄性別歸納所得,雄性有其剛強積極的一面,但當過度時,就會變得貪婪、獨佔、唯我獨尊、專橫、自以為是、自私、固執、欠容忍,雌性剛好相反。這大自然萬物的雌雄性別,在於人類,不一定指男女而言,雌性本色可以在男性中出現,女性亦會有雄性本色。有能者可以成為強者,強者具雄性本色會欺凌弱者,而強者具雌性本色會照顧弱者,亦因此會調節雄性強者的發展。『知其雄,守其雌』,便是個人思維上及態度上的陰陽調和,陰陽調和的「和諧理論」是中國古文化傳統遺留下來的瑰寶,也應是人類所應該珍惜的瑰寶。

可惜,帝制的出現,使人類歷史進入父系社會時代。帝制的雄性,令照顧人民的雌性領袖本色消失了,導致社會不平等,損害著人類長存的『命』。老子之所以要求社會制度回歸雌性,最主要是回復到帝制出現前人人平等的社會,好讓人類長存的『命』可以延續下去。

若萬物成長自立是大自然規律,教育萬物成長自立是天理,從而可以理解現今人類社會,教育制度的最大缺失,就是欠缺了培養青少年在成長期掌握起碼的謀生技巧,無法令他們可以自立謀生。而另一方面,無法為所有成年人提供自立謀生的機會,是為現今社會制度的最大缺失。而萬物成長自立是大自然規律,就是萬物的基本生存權,在於人類社會,就是「基本人權」了。

這雌性領袖本色,亦就是「基建社會企業」中「企業孕育保育平台」的運作理念和原理,建立市場平台,確保一個在市場上不斷可以讓有潛質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空間,同時,藉著小企業的生存發展,帶動不斷創造職位。

 

三)領袖的態度

『大道氾兮,其可左右,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,功成不名有,衣養萬物而不為主』〔道34 自然之道有如大江滾滾奔流,可左可右,任何障礙都難以阻擋。萬物恃著自然之道生長,不會推辭。萬物茁壯成長,碩果纍纍,自然之道不會居功。自然之道生養萬物,是不會以主宰自居。
『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萬物作焉而不辭,生而不有。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』〔道2 所以聖人只會在無而為制度之下,發揮他的領導才能。聖人只會以身作則,行不言之教,促使人民自動自覺自主地生活。人民在社會上就有如萬物在天地間自然地主動地生活,不會推辭。人民的勞動成果,是不會受領袖所侵佔。人民能夠自由自主地生活,領袖是不會因而自恃。社會有成果,領袖亦不會居功。
『生之蓄之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』〔道10 身為領袖,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生活環境,讓人民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。讓人民可以自然收成,不佔有他們的勞動成果。讓人民可以生活富足,而不自恃為領袖。要帶領社會發展,而不是只計算自己的收入。這便是領袖不可思議之德了。
孰能有餘以奉天下?唯有道者,是以聖人為而不恃,功成而不處,其不欲見賢』〔道77 到底有誰能夠把自己有餘的與天下分享呢?就只有遵從自然之道的人。聖人遵從自然之道,領導人民生活,不會恃是一己之力。人民生活富足,自己亦不會居功。聖人是不會刻意表現自己的才能。
『功成事遂,百姓皆謂我自然』〔17 當人民有收成時,應該讓他們說『一切成果都是自我勞力所得,一切都是自然而然』。

大自然中,萬物母親扶育子女成長自立,是萬物母親自然的天性。萬物成長自立才能夠代代相傳,『復命曰常』,這是萬物的『命』,扶育子女成長自立,是母親的天職,也可說是一種責任,既然是天職責任,便會覺理所當然,理所當然便不會自恃和居功。

領袖作為人類一分子,確保人類人人成長自立代代相傳,是人類一分子的天職,也可說是責任,既然是天職責任,便是理所當然,理所當然便不應自恃和居功。

《道德經》在四章中不斷重複領袖不應自恃不應居功這一點,不斷重申領袖不應以「人民的主人」來自居,批判帝制的非自然。大自然並沒有稱自己是萬物之主,又況乎人。

讓子女自立,而不自恃居功,是尊重子女作為平等個體的態度,因為子女成長亦是肩負『復命』的責任,不用講「親恩」,因為都是自然的,但這並非說沒有感情。人是感情動物,只是不要忘記扶育幼小成長自立的天然責任而已。子女成長能夠自立,自然會對父母更為尊重有加,「親恩」更來得真摯,所以說『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脫,子孫以祭祀不輟』〔道54

 

四)後助領導

用人者為之下,是謂不爭之德,是謂用人之力,是謂配天』〔道68 善於用人的人都會謙卑待人。這便是不與人相爭之德。這便是用人時感染人自動自覺的推動力。這種能夠令人自動自覺的推動力,足可以與大自然生養萬物的推動力匹配。
『是以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,欲先民必以身後之,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,處前而民不害』〔道66〕 若要位居人民之上,思維上必要處於人民之下,向人民說話時亦要謙卑。若要領導人民,必須要站在人民後面支持人民。所以聖人身為領袖,位居人民之上,不會讓人民感受到壓力。聖人領導人民,不會讓人民有危害。
『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』〔道7 所以聖人身為領導時,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。聖人會把人民的生存,當作自身的生存看待。

《道德經》有多處指出領袖身處人民之下及人民背後的重要。這可與現代有人提倡的「後助領導」(Supportive Leadership or Back-up Leadership) 接近。「後助領導」就是領導讓下屬獨立自主處理自己的職務。這種讓人獨立自主處理自己職務的態度,與大自然讓萬物獨立自主生活差不多,所以這種讓人自動自覺辦事的能力,可以與天相比。

當然,這並不是隨便的,領袖要有其不可取代的能力,必須有能力營造這樣的一個環境,必須有能力掌握整個形勢,能夠掌握每個人的能力和專長。

員工的主動自主,發揮其積極性,可更有效率地為企業標。最好要有新的企業心態,企業聘用員工,不是在於為企業謀財,而是在於為員工提供一個謀生機會,為栽培員工成材著想。這種雙贏的思維,令員工更有積極性地工作。這便是老子所說『非以其無私耶,故能成其私』

 

五)在於社會

莫知其極,可以有國,有國之母,可以長久』〔道59 社會沒有極化現象,這時候領袖才可算是擁有國家。以母性的態度對待人民,讓人民可以獨立自主地生活,這樣子擁有國家才可以長久。

中國古代『國』的觀念,是帝制出現後才建立,『國』即是『域』,亦即是人主所擁有的地域,是人主的私有財產。及至現在,國的觀念已有所改變,可以理解成域內人民的獨立行政區。在行政區內,領袖以雌性領袖本色帶領人民生活,人人都可以生活,安居樂業,這樣的社會才會長久,這樣的領袖才可以長久受人民擁戴。

 

六)在於國際

『大國者下流,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,牝常以靜勝牡』〔道61 大國宜居於下。國際間大小國家交往,大國所抱的態度,適宜像母牛一樣。母牛常以靜來克制公牛,靜的態度便是居於下。

因為歷史成因及自然資源原因,國有大小強弱,強國以雌性領袖本色處於弱國之下,可為國際帶來和平,這亦是『以人為本』「社會和諧」觀念推及至全世界的體現方式,此亦就是『修之於天下,其德乃普』〔道64

「基建社會企業」本著『以人為本』理念,本身的存在可以調動市場上的資金來不斷扶育小企業成長,以商業營運模式致力為世界各地帶來就業機會,當人人都可以安居樂業的時候,便再沒有戰爭的藉口了。

 

七)在於人類

『天下有始,以為天下母。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,既知其子,復守其母,沒身不殆』〔道52 人類最初出現智慧,開始認識這世界時,這時候的世界,可以說是日後世界之母。當明白到母親生育的本性,便知道兒子成長有些甚麼要求。當知道兒子的責任是要延續後代,便明白到兒子要依循母親的本性。這樣子,人類便可以世代相傳,就算個人身死,生命仍然生生不息。

放於人類而言,最主要就是人類的『命』可以延續下去。